保山市委宣传部、bet365官网注册、保山日报社联合开展2018年“建功新时代 保山劳动者风采”征文,聚焦一线职工,充分展示新时代保山广大劳动者风采,唱响主旋律、凝聚正能量,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保山跨越发展建功立业。
陈开宇:
从“代课教师”到“扶贫达人”
在龙陵县象达镇的勐蚌村,被誉为“扶贫达人”的陈开宇是当地的名人。
“现在我最高兴的,就是回到家乡,为乡亲们干点儿实事。”这是身为龙陵县宏宇农业开发公司经理陈开宇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之所以被称为“扶贫达人”,就是因为他在个人致富后不忘家乡的众乡亲,积极造福生养自己的故土,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大伙一起奔小康。

被誉为龙陵“香格里拉”的勐蚌村云海
这位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优秀民营企业家”和“农村致富能手”的“扶贫达人”,已先后捐资20多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、公益设施建设和资助贫困学生。而常年在陈开宇开办的企业上班的180多名贫困户,最终都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心愿。
这成为陈开宇对家乡人做出的最大贡献。
而陈开宇从“代课教师”到“扶贫达人”近30多年的人生历程,更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的最鲜活生动的见证。
在逆境中放飞梦想
1990年,高考落榜的陈开宇回到家乡平达乡平达村“修地球”,和家人一起晴天一身汗,雨天两腿泥,辛勤地在几亩责任田里耕耘。父母亲不忍心读了10多年书的小开宇沿袭父辈的人生轨迹,困在几亩薄田瘦地里盘吃穿。之后,经人推荐陈开宇谋到了一个小学代课教师的岗位,到距家4公里的小河小学当代课老师,每月90元工资。
小河小学在深山坳里,仅有一条晴通雨阻的简易公路与山外相连,学校没有集体食堂,自己做饭。每周一次到家里搬粮、油、菜,烧柴到山里挑,每天上完课还得奏响锅、碗、瓢、盏“交响曲”,晚上还要批改学生作业和备课,“白+黑 ”是生活常态。从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到事必亲躬,陈开宇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。
在代课四年又参加了三次高考均名落孙山后,陈开宇下决定选择了考驾照开卡车跑“单帮”这个行当。父母亲借钱为他买了一辆蓝箭牌小卡车跑货运,有时也捣腾点农特产品生意,开始了创业之旅。

陈开宇帮助贫困户脱贫
当时,正值全民经商热潮汹涌,这为货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陈开宇如鱼得水。驾驶着卡车,风里来,雨里去,奔波在千里运输线上。为了争时间赶路,驾驶室常常放着干粮和饮用水,饿了就啃干粮,很少在饭店用餐,饥一顿、饱一顿;困了停车在驾驶室里睡一会儿,虽然苦一点、累一点,但心里特愉快。短短两年,陈开宇就“鸟枪换炮”,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把小卡车换成了大卡车,算是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
2002年,陈开宇抓住国家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机遇,把经营触角伸向土地整理和农水工程,竖起招兵旗,成立了施工队。他招收了100多名家乡子弟进队务工,在县内及周边县市承揽工程。先后筹资200多万元购置了装载机、搅拌机、卡车、井架等施工机械,承揽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工程。每年完成3000多万元的工程量,经过10多年的市场冲浪,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。
而常年和陈开宇在一起打拼的乡亲们也就此有了稳定的收入。他们个个娶妻建房,过上了好日子。在工程队打工的平安村村民杨平生妻子常年患病不能干重活,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,家庭的重担压在老杨肩上。如今,杨平生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已经就业。谈起供孩子上大学的事,老杨感慨地说:“如果没有当初开宇的帮扶,我家两个娃儿考起大学也读不起大学,兜里没钱时都是开宇接济我,他是我家的恩人呢!”
把“扶贫车间”建在农户家
2015年,陈开宇审时度势果断决策,把经营重点转向高原特色产业发展。注册了龙陵县宏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投资2000多万元发展生态茶叶、野生石斛、栗果猪等产业。
陈开宇在家乡平达乡小河村购买了400亩优质茶园,在茶树上附树种植石斛100多亩,建起了茶叶精加工厂,生产的“宏宇”绿(红)茶系列产品俏销市场。在象达镇勐蚌村成立了龙陵县照壁山栗果猪养殖专业合作社,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建立了生态栗果猪养殖基地,建成年加工销售5000头栗果猪加工厂一座,生产的栗果猪肉10多个产品走向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,并以垫资待扣的形式,扶持135户村民,其中包括了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,放养栗果猪2000余头,实现了创业的三级跳。

陈开宇把“扶贫车间”建在农户家中
“有公司包收购真好,养猪不愁销路了。以前我也养过栗果猪,那时没本钱,我只能养几头,小打小闹不成规模。”村民莫伦仁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去年在宏宇公司每头猪500元预付订金的扶持下放养栗果猪62头,出栏28头,创收11万余元。今年市场上生猪价格大幅下跌,肥猪出栏价每公斤10元左右,栗果猪却价格平稳,出栏价每公斤32元。跟往年一样,今年莫伦仁家取得101头栗果猪的预付订金,到5月15日,已出栏32头,创收13万元。“人不能看低自己,再穷也得有目标、有梦想。我的目标是在宏宇公司的扶持下,年底把养猪规模扩大到存栏150头,出栏80头,大赚一把。让老伴、儿子、儿媳都来当‘猪倌’,全家拧成一股绳合力奔小康。”因栗果猪“拱”出致富路的莫伦仁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。
陈开宇还在勐蚌扶持了6户栗果猪仔猪繁殖专业户,每户投放了1头巴克夏、1头杜洛克种公猪,与能繁栗果母猪交配生产栗果猪,还养了一头能繁野母猪,已经产下了30多头崽。这就是陈开宇的“扶贫车间”。
他的具体扶贫运作模式包括:将3月龄仔猪以每市斤17元出售给养殖户,养殖户与公司签订产销合同,由公司预付给养殖户每头猪500元的订金,提供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配套服务,产品由公司以保护价包收购,预付订金在收购出栏猪时扣回。养殖期为18个月,其中3个月为圈养,各项指标合格后出栏推向市场。目前,已建成“扶贫车间”135个,年产仔猪1800余头,放养栗果猪2000余头的养殖基地,到2019年扶贫车间增加到200个,放养规模达到5000头,实现产值4000万元。构建起“龙头连市场、车间在农家”的产业链。
“‘扶贫车间’不局限在加工车间一种方式,还包括种植车间、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。只要符合当地产业基础,企业有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意向和能力,群众能就近就业,企业能发展壮大就是我的追求。我试图通过‘扶贫车间’的模式,造福一方百姓。”陈开宇说。
为了拓展经营链,陈开宇先后建起了电商平台,分别在龙陵、芒市、昆明建起了3个实体店,在勐蚌开办了“生家乐”和宏宇酒店,招收当地30余名贫困户子女到企业务工,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。
对故土乡亲的牵挂,始终是陈开宇心里割舍不下的情感。“我常年使用的100多名工人大部分是贫困户,不少村民受了一辈子穷。个人富裕后,我总想给家乡做些什么。我干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能够吸收更多的乡亲到企业务工,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!”陈开宇说。

农户通过饲养栗果猪致富
勐蚌村村民庄子贤和妻子都在宏宇公司上班,丈夫每月3000元,妻子月薪1800元,加上加班费,夫妻俩月收入6000多元,对这份收入都很满意。说起外出打工庄子贤直摇头说:“不可能。我上有老下有小,还要盘田种地,妻子一人在家扒搭不开,在家门口就业真好,既挣到了钞票又照顾了家庭,按月关饷,心情爽。”
目前,宏宇公司的栗果猪产业都是负亏经营,原因何在?陈开宇坦言:“目前主要是培育市场,引导消费,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栗果猪,有舍必有得,我期待着市场回报。”今年生猪价格低走,肥猪每公斤出栏价10元左右,猪贱伤农已现端倪。而栗果猪却保持着优质优价,出栏价跟去年一个价,每公斤32元。
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由于价格因素栗果猪肉还是个“小众产品”,消费对象主要是工薪价层,而如何让栗果猪肉走进普通百姓的餐桌,价格依然是道绕不开的坎。“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养殖技术造就了栗果猪品牌,随着‘绿色、生态、健康’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,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选择栗果猪肉品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,栗果猪肉一定会走向大市场,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。”陈开宇对此充满信心。